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重庆大学经管学院教师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8-21 | 点击: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重庆大学经管学院黄河教授在管理学国际顶刊、UTD/FT期刊《MIS Quarterly》发表的论文“Altruism or Shrewd Business?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Openness on Innovations and Competition”荣获管理学(著作论文类)二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Altruism or Shrewd Business?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Openness on Innovations and Competition

发表期刊:《MIS Quarterly》 2020年第44卷第3期

署名作者:黄河(重庆大学经管学院、第一作者)、Geoffrey Parker(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谭寅亮(美国杜兰大学)、徐鸿雁(重庆大学经管学院、通讯作者)

高科技产业中,知识资产管理在企业竞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获得这些资产,因此往往通过申请专利、注册产权等方式来保护知识资产。然而,即使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却选择了公开技术或共享知识产权。比如,特斯拉、宝马、丰田、IBM等企业都采取了技术公开策略。既往有理论提出,技术公开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然而,大量事实表明:无论在汽车制造业还是软件信息产业,公开的技术鲜有其他企业采用(即网络效应并未发挥显著作用)。这就自然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和现实问题:除了网络效应的考虑,企业为什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选择公开技术?共享行为又会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及定价决策?

该文构建了多个数理模型以分析该问题。模型中,竞争企业除了考虑是否封闭技术、公开技术或者公开原型(Prototype),还要进行产品创新及定价的多阶段不对称信息博弈。研究发现,公开技术一方面向竞争对手展示了自身技术能力以起到威慑对手的作用,称为“信息效应”;另一方面也为对手提供了使用或模仿该技术的机会,称为“获取效应”。企业公开技术的决策依赖于信息效应与获取效应在不同商业环境下的权衡,受到技术学习成本、技术公开时点以及企业差异程度的影响。(一)理论上,抛开既往研究从市场需求角度考虑技术公开而产生的网络效应,从创新决策及企业竞争的全新角度,探讨由技术公开带来的竞争者间的信息优势与劣势。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理论:竞争企业可能会用高技术信息公开作为一种武器来恫吓对手,使得竞争双方都节省创新投入,从而可能导致社会福利降低。此观点与常识中“高技术信息公开一定会促进企业创新和增加社会福利”相异。《哈佛商业评论》的最新评论文章也响应了上述观点。(二)技术上,1)模型考察了两个维度私有信息(功能信息和技术信息)的共享机制以刻画原型公布和技术公开的信息特征,具有较大分析难度和一般性。2)考察不同时点共享(披露)技术信息时,多维度私有信息披露和竞争企业信号博弈分析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在竞争企业信号博弈中,两个竞争企业均同时既是信号发送者(Senders)又是信号接收者(Receivers),上述分析框架具有突出新意。


获奖人简介

黄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现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黄河教授以第一作者在Management Science、MISQ、ISR、POM等国际顶刊和Decision Sciences、Information & Management、Omega、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IJPR、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代表作多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奖、中国信息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首届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小林实中国经济研究奖等。担任国际期刊ECRA资深编辑(SE)、ITEM副编辑(AE)、JSSSE编委。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始设于1995年,是教育部为表彰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而设立的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该奖项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奖项,代表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最高水平,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鼓励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铸造精品,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