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起航的时候是傍晚,飞机不断上升,穿过云层,小小的窗户外,是广袤的天际。
在新加坡降落的时候是深夜,大巴载着我们从东海岸到西海岸,这次的窗外,是灿烂的灯火。旅程的开始,我期待自己能有所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信条,也是目标。
旅程结束之后,每一点小的收获都是值得的,庆幸自己有所思,有所悟。
一、学在新加坡
学习是贯穿在整个游学过程的。刚开始在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室内课程,后面几天的实地参观课程,包括导游在旅途中对当地风土人情,每一项都或多或少地学到了些东西,新加坡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以及当今的精英教育模式。
新加坡管理大学培训课程结业仪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影
詹姆斯·库克大学听取老师介绍分享学校情况
比起室内的课程,我更喜欢实地的参观学习。我们去到房屋管理局,去到新生水厂,去到国家图书馆,去到国家博物馆,去到金融街。
新加坡的面积着实不算大,加上填海造地的面积现在有七百多平方公里,但是这里的一切都规划得井井有条。每一棵树,每一道水渠,每一幢房屋都是在规划内的。
建屋发展局
狮城新加坡是个弹丸小国,小到甚至还没有北京上海的一个区大。可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岛屿,以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办公高效举世闻名。
在新加坡,超过80%的人居住在组屋(HDB)。组屋是由政府 开发并管理的住房。虽然是政府开发的房子,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给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住的,其居住水平与国内普通的小区相当。
组屋是新加坡政府居者有其屋的一个长期发展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对房价的炒作并保证了人人有房住。很多国内的政府官员专程来新加坡考察组屋政策。今天,新加坡有超过100万个组屋单位,散布在全岛20多个市镇,或称“组屋区”。在市区以外、民生设施齐全的市镇,也称为“卫星镇”。居民在这里居住、购物、消闲,而孩子们就到附近的幼稚园或学校上学,一切都非常方便。
我们一行人也去到了建屋发展局。
建屋发展局内图 样板房 样板房
新加坡新生水厂
听讲解员介绍,新加坡全天用水高达1.6亿公升,其中一半是工业用水。可新加坡的水资源,稀缺珍贵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早已是不争事实。之前主要靠马来西亚进口,可动不动就被要挟“断你的水”,所以,关于制造新生水的战役,早在很多年前就打响了。
其实早在1974年,新加坡就在裕廊建过一座实验性的水供回收厂,可惜不但净化技术不成熟,成本也过于高昂。到1998年,由于净化水科技有突破,生产成本下降,新加坡启动废水回收研究计划,终于在2003年诞生了新生水,将新加坡人的生活污水,华丽丽变身为超净水。
新加坡现有五个新生水厂,最新一个位于樟宜的,刚于今年1月18日,由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主持开幕仪式,每天可以提供将近23万立方米的新生水,按一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的长50米宽21米水深至少1.8米来算,可以装满超过120池。五个新生水厂的产量加起来,就可以把目前应付三成的新加坡每日用水总量,提升到四成了。
这些超纯净的新生水,因为没有任何矿物质,并不适合长期饮用,因此主要用于工业上清洗零件机械的用途,少部分则注入蓄水池,作为生活用水。
预计到2060年,新生水与淡化海水就能提供全国总用水量的85%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水供协议,2061年到期。
新生水是新加坡水资源利用的重大突破,我们也去到了新生水厂的展览厅去看新生水的整个生产工序流程。
新生水厂外水池里,各色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生趣盎然。
体验新生水厂展览馆内的设备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走到一个地方,博物馆这种地方总是要去看一看的,花个半天的时间去了解这里的历史与文化是值得的。看历史书的时候,不管当初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现在也不过留下几行记录,历史少是浓墨重彩的,去到博物馆,我们眼前的历史似乎又生动了些。
感触最深的是馆内的电话,电话里是几十上百年的录音,拿起听筒,听到的是很久以前人们的生活,录音的本人也许想不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吧。我也在想,自己呢,能以什么方式留下些什么吗?
图片上是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很喜欢的一句话,很简单,也很有力量。
我们还去了一些地方,边走边看边学。
在金融街,抬头拍的摩天大楼。
二、游在新加坡
新加坡的旅游业是非常发达的,游学期间,我们去了小印度,去了唐人街,去了圣淘沙岛,去了乌节路,吃过不同民族的美食,见过不同肤色的人。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从一穷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凭借着地理优势,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质良好的国民也是亚洲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纽带,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会,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华人组成的新加坡并非为单一民族国家,而是和一部分马来人及印度人所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华人文化以福建移民为大宗。新加坡就是这样,文化多元又各自相安无事。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我坐在大巴上,一天的行程让人有些倦,我靠在玻璃窗上,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路口红灯亮了,车停了下来,旁边一辆卡车靠着停下来,驾驶室正好对着我这边的窗户。司机无意地往右边一看就看到了我,我也看见了他,就扯起了一个笑容,他随即返回给我一个笑容,突然我觉得浑身的倦怠消失了。绿灯亮了,他在卡车准备继续前行的时候还给我挥手示意,我也挥挥手再见。
没有语言,微笑永远是最美的语言,我们肤色不同,没有言语,不曾认识,也不会再相遇,我却印象深刻。在我眼里,最美的景色永远是有人的景色。
来新加坡之前我不曾见过大海,不曾光脚踩在过沙滩上,看视野尽头,海天相接,我们讨论起是海映得天蓝还是天照得海蓝的问题。这个时候,心中纠结和烦恼的事情好像也都藏匿了起来,海风把人都吹通透了。
我们坐在海边,风轻轻地吹,然后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落下去,远处还有楼房有灯火,海水一半热烈一半冷冽,宁静又美好,这也是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吧。
在小印度,空气中好像都弥漫着咖喱的味道,一瞬间仿佛自己跑进来印度电影里,迎面走来的穿着纱丽的女人,眉心点缀着红色的小圆点,好像下一秒音乐就会响起来,然后全街的人一起跳舞。
印度风情的花店和饰品店
鱼尾狮公园,人流熙熙攘攘,打卡圣地。
鱼尾狮是一种虚构的鱼身狮头的动物。它于1964年由当时的Van Kleef水族馆馆长Fraser Brunner先生所设计的。两年后被新加坡旅游局采用作为标志,一直沿用到1997年。而这期间,鱼尾狮已成为新加坡的代表,如同法国的巴黎铁塔或美国的自由女神像。
鱼尾狮狮头的设计灵感来自关于新加坡历史的一个传说。根据《马来纪年》的记载,公元11世纪时一位来自三佛齐,名叫圣尼罗乌达玛的王子在前往马六甲的途中来到了新加坡。他一登陆就看到一只神奇的野兽,随从告诉他那是一只狮子。于是他为新加坡取名为“新加坡拉”(英语:Singapura,在梵文中意即“狮子城”)。而鱼尾则是因为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它的一切都跟海密切相关。鱼代表着该国的过去,从前新加坡只是一个渔村,是一个海之镇。狮子则有双重含义,它代表着新加坡原本的名字,意味着狮子城,同时也象征新加坡在当今全球经济的力量。
新加坡的水族馆,亚洲最大的水族馆。导游老师说,水族馆里的鱼各式各样,但是都快乐地一起生活着,就像新加坡,哪儿的人都有,大家也都相安无事,安居乐业。
在新加坡,感觉最深刻的大概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遇见过头发上挂着花串的印度妇人,也在店里看见了他们信奉的大象神;遇见过蒙着面纱的回教徒,公园的某个亭子里,他们聚在一起祷告;骑着自行车的蓝眼睛白皮肤小男孩从身旁经过,熟悉的华语也不知从哪儿飘进了耳朵。
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七天的行程,一次难得的经历。世界比想象中要更大,也要更近。
很多东西,不知道该怎么用文字表达,那就留在自己心里。就像有时候看见了很美的风景却没能拍下来,就会安慰自己要是真的喜欢,那美景就忘不了,藏在脑海里偶尔入梦来。
现在的自己好好努力,以后才能去看到更大的世界。导游老师也一直说要学会感恩,感恩学校学院的支持,感恩老师的带领引导,感恩同学的照顾陪伴。世界很大,机会很多,未来,在那张世界地图上多画上些脚印吧。
2015级金融学系 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