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胡诗阳副教授(通讯作者)与华中科技大学孔东民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李晓副教授、重庆理工大学何玲博士合作的研究成果“Sincere Action or Sweet Talk: How Do Firms Respond to Retail investors’ Green Appeals?”在FT50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在线首发,该期刊是商业伦理领域的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个人投资者越来越关心企业的环境表现。然而,企业是通过实质性行动还是象征性措施来回应个人投资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尚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证证据。基于行为心理学与会计学的道德决策框架,该研究考察了散户投资者的绿色诉求与企业漂绿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的绿色诉求会导致企业漂绿行为的增加,这表明企业更偏好采取象征性措施以迎合资本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进一步分析表明,信息不对称与个人投资者的短视是驱动企业选择漂绿策略的主要原因;上述效应在高管机会主义倾向高、融资约束严重、环境道德意识薄弱、无政治关联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的漂绿行为虽在短期内能迷惑个人投资者,但从长远来看,监管机构会识破此类虚伪行为并对企业施以惩罚。
这项研究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拓展了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现有文献已将漂绿行为视为机会主义的一种形式,该研究通过将个人投资者与漂绿联系起来,揭示了来自个人投资者的关注如何诱发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拓宽了对机会主义诱因的普遍理解。此外,该研究还提供证据表明企业漂绿行为受高管特质、道德氛围、财务资源和政治关系的影响,为防止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丰富了漂绿的相关文献。衡量企业漂绿行为一直是一项挑战,该研究创新性地引入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漂绿行为衡量指标,丰富了漂绿研究的方法工具箱。第三,通过揭示企业回应个人投资者诉求的道德决策复杂性,推动了伦理文献的发展。该研究打破机构投资者主导的企业道德研究范式,将个人投资者纳入伦理决策分析维度,不仅揭示企业应对不同投资者群体的差异化策略,更清晰勾勒出道德困境引发象征性行为的深层机制,推动企业伦理研究迈向新高度。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551-025-06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