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赵泉午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孙河山教授以及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谢雨凌合作的研究成果“On the Impact of Expertise-Task Distance in an Online Innovation Community”,在信息管理类国际著名期刊《Information & Management》(中科院Top期刊;JCR一区;影响因子8.2)在线发表。该研究成果的发表有助于提升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该研究以在线创新社区Stack Overflow为背景,探讨了用户在知识协作生产过程中的任务选择与协作机制。在大量知识协作机会并存的环境中,用户如何在认知约束下评估任务、选择任务,并形成高质量的知识共创,仍是学界长期关注而尚未充分揭示的科学问题。面向这一议题,研究揭示了用户在知识协作生产过程中的任务选择逻辑与协作机制,回应了“个体-任务匹配”视角下知识共创行为的理论空白。研究提出并界定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构念—“知识距离”(Expertise–Task Distance,ETD),用于衡量个体专业知识与任务知识之间的差距。研究进一步区分了初始回答者的ETD(IR_ETD)与合作者的ETD(M_ETD),并基于期望—效价理论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不同类型ETD如何通过影响合作者对任务可行性与预期收益的判断,从而塑造其参与知识共创的动机与行为。基于Stack Overflow平台的89,714条回答数据的大规模实证分析发现:初始回答者的ETD与合作者参与知识共创的程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当初始回答者的专业知识与任务距离适中时,最能激发他人参与合作;合作者自身的ETD对知识共创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削弱上述倒U型关系;知识共创显著提升了社区知识质量,验证了协作生产模式在知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知识距离”这一新构念,从“用户-任务”匹配的视角拓展了以往以“用户—用户”关系为中心的知识协作研究,为理解在线创新社区中的知识共创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证证据。